大连医大二院论文造假最新通报
问:重磅!被引2300余次的论文涉嫌造假,给科学家造成了哪些误导?
- 答:我觉得这篇被引用2300余次的论文涉嫌造假,对科学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为该篇论文是直接证明了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假说,很多科学家的后续研究都以该论文作为一个依据,而该篇论文涉嫌造假,也就可能直接导致后续很多引用该篇论文的科学家很多努力都付诸东流。
- 答: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Thomas Südhof说:“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害是浪费了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金和该领域的思维,因为人们把这些结果作为自己实验的起点。”最坏的影响可能是,误导了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
- 答:并没有对科学家造成误导,因为这些理论是有事实支撑的,只不过这个事情很恶劣,是一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为业界所不耻。
问:一篇被引2300次的开创性论文竟涉嫌造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答:在前几天的时候Science 发布了一个历时6个月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发表的20多篇论文当中,可能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些论文当中就包括了Nature 发表的这篇开创性的论文。
- 答:论文作者用假的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对阿兹海默症有效果,害得引用的人都在站在他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索的。
问:论文造假,郑大一附院38名医生被通报处理,其行为在法律中如何定性?
- 答:这就是一种欺诈罪,并且是一种隐瞒真相的罪名,涉嫌抄袭罪名。严重以后是要被剔除学籍的。
- 答:论文造假,郑大一附院38名医生被通报处理,首先他违反了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备的医德。其行为在法律中违背了大众的知情权。
- 答:论文造假,郑大一附院38名医生被通报处理,它涉嫌论文数据和图片造假等
问:论文数据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有多大?
- 答:在造假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数据,无论有多合理、多缜密,都免不了被发现的命运。几率多大,看运气了。
当然,这种级别的学术不端是非常难以察觉的,就算被发现后舍恩声称自己计算失误也可以蒙混过关,外界很难认定他有严重的主观捏造行为。但从这时开始,这些不好的数据处理习惯就已经为以后更严重的学术欺诈行为埋下了祸端。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问:审稿人说论文数据造假为什么还是让修改
- 答:论文不合格。审稿人会对论文做出评审和建议,审稿人说论文数据造假但还是让修改是因为论文不合格,审稿人想再给论文作者一个机会。
本文来源: https://www.lw90.cn/article/9ad8786e04595a304277ba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