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论文读书笔记
- 答: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扰隐尺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缓高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携颤: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问:论文读书笔记的格式是怎样?
- 答: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睁纳轿。字体用宋体。
2、对上述资料的相应心得笔记用宋体小4号字书写。
3、用上述方式进行重复。即一篇引用资料下接一篇读书笔记。
4、每篇资料的读书笔记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5、每段开头空两个字。行距:多倍1.25 ;边距:默认。
6、用A4纸打印。读书笔记悉肆靠左侧装订。正文每页下方中部为页码。
扩展资料:
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
1、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茄尘内容。
2、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3、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4、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5、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 答:题目:
作者: (翻译前答: )
书刊名称:
内容摘要:
心得体会(剖析慧裂慧):
我源毁也有写过,望采纳 - 答:1:大概内容
2:好词’好句'好段
3:有感 - 答: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弊喊志,第几期闹卜指,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 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液配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 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
问:有关《议论文写作教程》的读书笔记500字
- 答: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
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
孤舟,水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
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
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
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
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
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
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
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
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
酒家眠,洞散”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
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
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
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
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手漏,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
,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刘备面毕颤烂对失去二
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
误决定,冒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