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山歌该不该走出大山论文
- 答:写作思路:可以围绕山歌的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描述。
山歌该走出大山,山歌可以在保留自身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手段进行包装,与流行时尚相融合;同时向同根的客家歌种、剧种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成分,给兴国山歌注进新鲜血液,满足多数受众的视觉、听觉要求。山歌不断创新,与时代合核陆调,为走出大山,走上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展资料
发展山歌文化应继续打造山歌文化品牌,在全县举办以兴国山歌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开展民俗表演大赛,突出节庆活动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非遗特点,促使兴国山歌以更加契改滑顷合时代需求的方式得到传承保护和延续发展。
全力做好教育传承。建议 要充分利用普查成果,积极推进兴国山歌进校园、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鼓励中小学开设兴国山歌相关的课程,发挥非遗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兴国山歌展示展演等对外交流活动,让兴国山歌走出让兆去、特色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县市区保护经验,更有力有效、有声有色地做好山歌保护工作。 - 答:山歌是产生在大山念雹吵里面,山歌的文化确实全人类的,为什么还受地域仔侍限制,山里的人走到肆李哪里,哪里就有山歌才对
问:三月三习俗作文怎么写
- 答:壮乡的“三月三”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有吃五色糯米饭、唱山歌、抢花炮等习俗。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讲解吧。
no.1五色糯米饭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磨渣《本草纲目》里樱粗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脊游镇主,讲求平仄押韵。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
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问:壮族山歌的形式美、特点
- 答:1.壮歌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美。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那种赤裸裸的表达有明显的不槐腔同,这或许是比喻比兴手法在壮歌中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2.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古人虽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来一个字,拧断几根须”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来说明诗歌创作的艰辛,但同样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诗的“快手”敏才。所以壮族歌茄指手们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的令人叫绝唱功同样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诗”的速度望尘莫及。壮人的嘴巴几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3.壮歌具有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正如名史家黄现璠明确指出:“壮族诗歌最擅长于譬喻和生动的描写,能给予唱者和听者极大的感动。故清代闵叙说:‘壮人生于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词者。’”(《粤西笔述》引《粤西颤明配偶记》)(3)
注1:《壮族民间歌谣资料》,广西科委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1959年7月编印。
注2:引自黄现璠撰:《谈僮歌》,载《广西日报》1957年2月10日)
注3:引自黄现璠撰:《谈僮歌》,载《广西日报》1957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