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以静为题的议论文
- 答:内心的平静
静,是外观姿态,表现出平静安稳的人生态度,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与精深。让平静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并以此去丰富我们的内心,努力让我们成为仁者。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他在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而他也是这样的一位仁者,他的心始终在东方。季羡林先生在“文革”时期受到打击,但他并没有以此消沉,一蹶不振,相反,他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在这期间,他偷偷翻译了印度史诗《摩罗衍那》,还完成《牛棚杂忆》这一著作。这里面凝结了很多他对人性的思考,并以此丰富自己的内心。
季羡林先生慈详的脸庞让人感到平和,而他的内心更让人感受到力量。他就如一潭静水,却拥有流动的内心,不显不露,却能让九州动容。让内心的流动成为我们积极进取的力量,孜孜不倦,去成就伟大的事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这句话来概括叶笃正先生,也许再合适不过了。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是国际气象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巨匠之一。他为人平和,虽有伟大的成就,却也从不显露自己。助他获得诸多成就的,是他内心的定力与信念。叶笃正先生一直怀有这样的豪情壮志: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这一心声让他始终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成为他不断进取的力量,于是他在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对他来说,争取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为国家作出贡献。
叶笃正老先生内在的力量,让人们感动
内心丰富的人往往彰显着令人动容的魅力,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强大与广博。请让我们以内心的平静推进内心的流动,实现内心的丰富。
问:以“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 答:安静
安静的声音,安静的环境,安静的聆听。
生活需要安静,安静就是我们在烦琐嘈杂的生活中的另一种解脱。每天嘈嘈闹闹的声音,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我们是否应该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呢?是的,我们在嘈闹城市中回到大自然。
大自然的声音才是真正安静的声音。那里有花儿在跳舞,鸟儿在歌唱,当树叶下落时的一片哗哗声,这不是嘈声,这是大自然给与我们的安静。我们需要的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安静。
当你走到高山时,请不要大声呐喊,先闭上眼睛,我们会耳目一新,我们聆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心灵上也心如止水的。大自然的安静太完美了。当你在晚上走在无人的公园草地上时,耳朵里听到的不是嘈音,是大自然给我们洗耳。在夏天下着倾盆大雨或春天了的蒙蒙细雨,你听到的不是那些繁杂的嫡嫡哒哒的声音,或是死一般的宁静,而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心灵上的享受,我们应该放开怀抱去倾听。
忙碌的工作,繁杂的城市生活,我们需要去感受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色!~因为我们需要它给的安静!~